大清铜币,学名清代机制铜圆,铸造始于1900年(清光绪二十六年),止于1911年(宣统三年)。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,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。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,各不相同,版式繁多,尤以当十者为最。仅以明显区别划分,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,如以细微区别划分,其版式在千种以上。因此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誉钱币之“大清铜币”为最大乐事。
户部大清铜币总共有:乙巳、丙午、丁未、已酉四个年号,除丁未的版式较复杂外,其余的都较简单。根据版式和存世量的推论,乙巳、丙午应是一个厂(局)铸造的,丁未是由两个厂(局)铸造的,已酉(除鸡爪龙版外)是一个厂(局)铸造的。
“大清铜币”, 币中心突起,上面以阴文铸省(局)简称鄂,正面中部为汉文“大清铜币” 四字,两侧有汉文干支纪年“丙午”,并左右铸有“户部”、下铸“当制钱十文” 等字样,背面中为蟠龙纹,下部有英文“大清帝国铜币”。此枚钱币,直径约2。91厘米,藏品虽然经历了无穷岁月的洗礼,但是如今保存依然较为完好。
藏品背面神龙纹路清晰,如刀刻所成,铸造工艺神乎其技,且龙身纹路精美,并有云海衬托,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神龙翱翔天际油画,极其瑰丽,美得动人心魄。